股权激励-股权分配_快乐水花

联系站长 | 我要发布

聚宝盆资讯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书写《辛德勒的名单》的人

网络 12-25
聚宝盆资讯网收录“书写《辛德勒的名单》的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书写《辛德勒的名单》的人”吧。

辛德勒,一个德国人,纳粹党员,工业家。

“辛德勒的犹太人”,二战期间在辛德勒工厂中得到庇护,生存下来的犹太幸存者对自己的称呼。终其一生,他们以此为豪。这两个原本位于道德天平两端的词语奇迹般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人类历史最黑暗时刻中闪耀的良心与勇气、生存与救赎。

小说《辛德勒名单》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作为这部曾折桂1982年布克奖小说的作者,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C基尼利借“澳大利亚文学周”之机来到北京,对笔者谈起他与辛德勒,与历史写作,与文学间的奇妙缘分和深邃思考。时光,在这位81岁老人的讲述中,逐渐变得清晰。

一、与辛德勒相遇

1980年,基尼利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比佛利山的一家箱包店碰到店主、“辛德勒的犹太人”利奥波德C普费弗伯格,第一次从他口中得知辛德勒的故事,看到幸存者的资料。在普费弗伯格的鼓励与陪伴下,基尼利耗时几个月,采访了散居于以色列、波兰、美国、德国等7个国家的50位“辛德勒的犹太人”,获得了详实的一手材料。

回忆起这段往事,基尼利对我说,为了准确无误,他将这些录在磁带上的口述采访逐一整理成文字,并请了一位波兰语翻译,将纳粹军官阿蒙C格特的罪行翻译成英文,记录下来。在他的书房里有一个台球桌,上面铺满了搜集来的采访记录、幸存者证言、历史资料。虽然是小说,但阅读《辛德勒名单》,犹如阅读一本徐徐展开的历史图簿,作者以文字为钳,用冷静克制的叙事,将哪怕最琐碎的细节也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逐一复原。在阅读过程中,书中场景如此真实可感,令我感觉自己正走入历史纵深处,在叙述的引领下,亲眼见证这段惨绝人寰的犹太民族史。

恰恰因为太真实,当《辛德勒名单》获得专为长篇小说而设的布克奖后,关于它毕竟是纪实还是小说的争论曾不绝于耳。基尼利说,他采访过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故事能被准确、完整地讲述出来,采用现在的写作方式,是出于对幸存者的尊重。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他还会比对几位幸存者的讲述,从中判断出最符合历史事实的记述。

同时,基尼利认为,纪实小说的体裁令他能够以冷静且行之有效的叙事方式进行写作,因为就辛德勒的故事而言,感情外溢、充满议论的写作并不适合,应该“让历史事件自己发声”。这是真实的力量,也是历史事实最胜于文学虚构之处。

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英雄形象,基尼利笔下的辛德勒具有几分反英雄特质,例如投机,对金钱充满渴望,不忠于婚姻,在私人道德方面可谓暧昧不清。但正是为了真实呈现这位“如此含混复杂又如此崇高伟大的人物”的“真身”,作者借用了人物传记的写作策略,以幸存者的回忆为支撑,用丰满的细节还原出辛德勒、这个“救人一命,如普度众生”(《塔木德经》)的犹太民族拯救者的真实形象。

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完美无缺吗?

与原著小说相比,更为人所知的,大概是美国导演史蒂芬C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部时常近3个小时的电影与原著最为相似之处便在于:纪实性。斯皮尔伯格所选择的黑白影像的特质赋予影片以强烈的纪实感,但基尼利却开玩笑地说,当他听说斯皮尔伯格要拍一部黑白电影时的第一反应是:他疯了吗?!

基尼利告诉我,辛德勒身上的瑕疵,恰恰是最吸引他的地方,而导演史蒂芬C斯皮尔伯格基于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能得到自己的认可,正由于他也捕获到了辛德勒内心深处的复杂与暧昧,将其呈现于荧幕之上。因此,影片虽然删减了小说中的诸多人物和情节,却依然保留了原著的完整性。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剧照,图为纳粹军官阿蒙·格特与辛德勒。有人评价,这两个人,如同一人之黑白两面。

无可否认,《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票房与口碑“双赢”的电影,当年即横扫奥斯卡颁奖礼,获得七项大奖。2007年,美国电影学院评比出20世纪百部佳片,《辛德勒的名单》位列第八。然而也许由于视角与呈现介质不同,谈起这部影片的创作与改编,基尼利依然有自己的想法。

他说:“在电影结尾处,人们很喜欢的一个场景,即是辛德勒痛苦地说:‘他可以把疾驰车送给阿蒙,他本可以、应该再拯救更多人。’但如果我是导演,不会这样处理这一情节,因为当时真实的历史情景是:辛德勒必须尽力将工厂保持在秘密状态,工厂中已经有太多犹太人了,这些人是他通过铁路运输来的,如果人数继续增长下去,这个途径就会被发现,继而关闭。这才是真实的故事。”

书写 的人 辛德勒的名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搜索
技能分享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