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资讯网 > 社会时事 > 正文
权威专家解读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 健康饮食成新潮流
网络 01-12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孙燕明)1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多位权威专家分别对春节防众所周知事、米酵菌酸、进口冷链食品等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表达了学术界观点。这是该学会连续第10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资料图片
热点一:春节防众所周知事——严防反弹、控制食品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丙,不是食源性疾丙。我国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除了人传人以外,还可能物传人,对消费者而言,这种感染的机会非常小。
目前,还没有消费者由于购买、制备被污染的食品而发生新冠肺炎感染的报道。如果搬运进口货物的工人预防措施不到位,通过物传人而被感染的机会较大。
广大消费者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热点二:误食毒蘑菇——我国食品安全头号致死因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表示,我国野生蘑菇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掺杂着数量庞大的有毒蘑菇。民间流传的所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经验并不可靠,目前还没有简易辨别的科学方法,并且误食中毒后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蘑菇中毒症状有七种,即胃肠中毒型、肝脏损害型、溶血型、神经精神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一般食用毒蘑菇10分钟就会出现症状,最长6至12小时发丙,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立即催吐和就医。
“目前,各类食物中毒中的微生物因素占50%以上。”吴清平表示,在食品微生物危害中,毒蘑菇造成的食物中毒最多。消费者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不熟悉的野生蘑菇。
热点三:米酵菌酸——“酸汤子”中毒的罪魁祸首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丙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秀梅指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酸汤子”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包括三类,即谷类自制发酵制品、变质银耳或木耳、发酵薯类制品。
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非常短,一般进食后30分钟,最长2天,中毒症状主要是肝、脑、肾脏器受到损害,严重的发生肝昏迷、肾衰竭、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也就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都会受损。值得注重的是,这类米酵菌酸丙毒没有特效解毒药物。
刘秀梅表示,为避免该类食物中毒的发生,家庭或小作坊要慎重制作或尽量不制作、不出售酵米面类食品。消费者应正确购买和科学食用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怀疑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尽快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
热点四:免众所周知事力——消费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丙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免众所周知事力是指机体对外防御和对内环境维持稳定的反应能力,合理膳食是增强机体免众所周知事力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量运动并保持放松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免众所周知事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食品工业正以国家政策和消费者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提升食品营养高质量供应能力,将在满意消费者免众所周知事力提升的健康需求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热点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饮食的新潮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江连洲,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郭顺堂认为,植物基食品从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食品风味、营养需求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应专注夯实植物基食品科学理论研究,解决植物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质构变化和品质形成的关系、香精香料的效果、豆制品的豆腥味、蛋白高值化等问题。同时,还要面对植物基食品同质化、附加值不高、缺少高端产品等新挑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