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 > 行业新闻 > 正文
旅行图书能带来“诗与远方”吗
网络 12-10日前,有媒体刊登“旅行文学仅有想象中的‘文艺范’是不够的”文化报道,指出旅行图书市场群雄逐鹿已有十年,大批出版机构趁热而入,旅行图书品种别开生面,大量的旅行文学及图书,引领了旅行文化风尚。但是,这类关于行走、旅游乃至介绍各地风物的文学及图书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旅行图书的兴起,应该说是随着我国旅游市场崛起、大众休闲旅游的文化意识逐步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不过,早期旅行图书大都是实用指南类图书,这类旅行图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文学,谈不上什么文学性。
随着互联网兴起,旅游网站以及生活服务类App的使用,让传统指南类、资讯类图书渐行渐远,旅行图书开始从“美景”记录转向“自我”表达,大量基于个人情感的游记类作品登上书店、机场和咖啡馆的货架,进入畅销书榜单。这是旅行文学、旅行审美意识的觉醒,成为旅行文学图书发展的文化驱力和精神渴求。
前几年,有一本畅销旅行散文集,作者足迹踏遍欧洲、亚洲、非洲的十几个国家,写了近300页,但一半是照片,一半是恋爱记录,末尾还附上了情感指南。这样的旅行图书,不仅内容注水,也有违旅行的探险、发现、追寻和获取思想的文化精神意义,读者收获不大,旅行的“梦想”仍停留在文艺幻想阶段。
还有一些旅行图书,有着常见的设计套路。首先,封面会选取开阔的风景照片,插图往往是不露全脸的旅行者,或背对镜头伸出手,或背包坐在路上;其次,腰封上会注明“出走C年”“CC种放纵人生的旅行”“这辈子一定要去的CC”“你和CC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等推介字眼。这些旅行书,包装上的文字基本用鸡汤文,比如“诗与远方”“理想”“自由”“漂泊”“逃离北上广”,等等,反映的诉求是,丢下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相机,远离繁华,走向空旷。这样的旅行图书,还算不上是文学图书,书籍的装帧设计和包装仅仅渲染的是一种流行的“文艺腔”,仍未能摆脱思想和情感的浅显、麻醉、平庸的弊端。
一位深知旅行意义的作家,指出这类旅行书是“伪旅行文学”,看似为一些读者创造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但禁不起现实旅行的考验和挑战。因为,一颗说走就走却自我膨胀的心,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尽如人意,“用浪漫元素包装出的远方,刷的只是自我存在感,眼前所见也注定偏狭”。对这样的旅行图书,作为热爱旅行的读者,肯定不会买账。读者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表达真实的自我探险和自然情怀的旅行文学。
的确,正如文化哲人所说: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一切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
这反映的正是我们目前精神生活的状态,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正在消弭,“诗与远方”正在消失。旅行的便捷化,削减了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的吸引力。人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欣赏全球美景。再没有哪里是神秘的,文学中的“旅行的意义”正在被消解。即使我们出去旅行,更多会感到旅行成为一种负担,是一种累事、苦事、烦心事——所到旅游景区、景点,几乎到处人满为患,原本是清雅、安静的文化或自然景观,却充满了人群聚集地般的喧嚣之声及浓厚的商业气息。这种失去自然、自由、原始意义的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生活中的弊丙。
所以,那种流行的畅销的“伪旅行文学”或徒有一点“文艺范”的旅行图书,是永远打动不了读者那颗真正热爱“诗与远方”的热切心灵的。他们需要的旅行图书,应是一种自我和灵魂的观照,或从故乡出发,行走于通往世界的道路;或从现实的困境中挣脱出来,寻找心灵的故乡。
Tags: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培训,股权课程,股权培训课程,股权专家,股权激励培训,股权激励课程,股权架构设计,合伙人协议,股权分配方案,股权设计专家,股权律师,投资协议,股权激励方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