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股权分配_聚宝盆

股权培训 | 更多栏目

聚宝盆 > IT科技 > 正文

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

网络 12-10
股权激励_股权方案_股权培训_股权激励培训 - 金榜咨询师收录“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吧。

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



相关报道:  
 
 
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  

 
  华夏经纬网  
 

  20世纪90年代初,台商开始掀起第一轮对大陆投资的高潮。而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台商投资大陆进入第二轮高峰期,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IT产业开始取代传统产业,成为新一轮投资的重点。台湾IT产业的投资明显出现三个转变: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分散的加工贸易项目向高科技项目转变;小额项目向大型产业型项目转变。在此过程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日益显露,即台湾IT企业把投资的重点区域落在长江三角洲,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已从珠江三角洲、闽南地区扩展至长江三角洲。  
   
    近年来台湾IT产业的“西进”不断升温。2000年台湾IT产业的增长率为18.1%,其总产值(硬件)的三成来自大陆,其中印刷电路、光碟机、扫描仪、主板等产业则超过5成。就“西进”的地域范围而言,台商对珠江三角洲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投资仍在增加,但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新热点。以江苏与广东的比较为例,2000年,江苏吸引台资总额占到全国的45%,超过广东的43%。历年累计台商投资总额,江苏达到200多亿美元,也超过广东的180亿美元,仅苏州一市便吸引台资1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向了IT产业。  
   
    台湾IT产业落户长江三角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投资者态度积极行动坚决  
   
    许多台湾厂商看好IT产业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潜力,因而他们选址、谈判、定案、动工的进程明显加速。  
   
    单体投资规模大幅提升  
   
    台湾IT产业投资的幅度明显增大,不论是发展印刷电路板还是发展笔记本电脑用的芯片,不论是在中心城市还是在其四周地区,数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厂商追加投资的计划也十分雄心勃勃。2001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八寸晶圆厂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工业园区正式动工,这个项目投资达16.3亿美元,不仅创下了台商投资大陆之最,也预示了台湾IT产业钟情长江三角洲的热情日益高涨。  
   
    投资的产业层次与技术含量均较高  
   
    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相比,进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台商更具特色。东莞台商以生产计算机为主,而长江三角洲集聚的台商以台湾的主打笔记本计算机、PDA、手提电话形成的产业群体,以及在上海的晶圆生产为核心,不仅未来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而且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几乎同步。  
   
    投资的产业链得以形成  
   
    进军长江三角洲的台湾IT企业形成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台湾出口结汇的模式。这些企业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众多台资企业在长江三角洲集聚形成产业链。其中,上海的地位尤为重要,不仅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并有条件形成国际协作网络,令台商具备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大企业形成携手、配套的优势。  
   
    投资模式加速向市场占领型转变  
   
    入世后,大陆在内部市场开放的同时,市场机制也将逐步健全与完善,这就为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与内销税制的改革完善,将直接降低台商生产成本,以利其在内销市场上竞争。在此背景下,众多台商为了抢占大陆内销市场,纷纷前往长江三角洲投资,而且原来在长江三角洲的“外向型”台资企业也抓紧转攻内销市场。  
   
    投资注意企业联盟,提高整合优势  
   
    台商投资组织联盟化趋势呈现多种形式:其一,台资企业自身联合行动。如上、中、下游产业联合开发大陆市场或是以核心企业带动周边卫星企业联合投资。2000年4月大同电子科技江苏公司投产,生产电脑与监视器等,而其协作配套厂台达成、英志、协益及力红等也都前往长江三角洲配套生产。其二,台资企业与外企策略联盟。出于降低成本、抢占大陆市场的共同目的,国际知名大公司与台商加强策略联盟的趋势明显。例如,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供给商COMPAQ便将笔记本电脑交由台湾英业达集团在上海生产。  
   
    投资策略朝加强研发方向调整  
   
    利用长江三角洲的科技力量与人才,在当地建立研发基地,也是台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许多台资企业如宏电、神达、大众等为充分利用大陆庞大的人力资源,纷纷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不仅为硬件产品开发相关软件,同时也积极研究LINUX作业系统应用软件。英业达集团、金宝集团除在长江三角洲建立大型生产基地外,还在上海等地设立软件开发中心,台达电则在上海成立台达电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大同江苏公司也在吴江成立了信息研发中心。入世后,为支撑高科技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台商更进一步加强与扩大了研发基地的建设。这些研发中心与复旦、上海交大等学术单位合作,显示台湾IT产业在制造能力落户之外,其研发基地也在逐步落户。  
   
    “西进”的主要驱动力  
   
    1.台湾投资环境的日益恶化  
   
    首先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包括土地价格与劳动力工资的上扬,能源供给短缺。其次,2000年台湾“新政府”上台后政局动荡,引发社会“负财富效应”,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台湾政治经济环境的逆转,导致企业加速外移,出现日益炽烈的“西进”热潮。  
   
    2.台湾IT产业自身产业演进的客观要求  
   
    IT产业从研发、制造到营销的各个产业环节,在专业化上都有分工,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从制造业发展的角度看,过去台湾承担了全球IT产业约40%的生产能力,目前则上升到50%-60%。考虑到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容量日益有限,将这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大陆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000年底,国际咨询机构DATA就猜测,2001年全球IT产业需求将放缓,2003年后将温和反转向下。 2001年5月,DATA又猜测当年全球IT市场下滑 17%,台湾也会有两位数的下降。而在全球IT产业增长普遍趋缓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可谓是一枝独秀,虽然2001年不再保持1996-1999年均近40%的高速成长,但也有6.3%的增长。对于台湾IT产业来说,大陆潜在的市场将是他们避免衰退风险的“避风港”。  
   
    3.多年的交流和发展使两岸的IT产业合作到了一个需要转型的时刻  
   
    大陆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和社会需求差距进一步缩小,而且各自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陆不再是一个只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土地以及低层次消费者的经济体,现在它同样可以提供高级人才,也能提供一定层次的商业服务和金融服务,更能提供一个巨大的、不断成熟的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及市场潜力。大陆地区腹地广大、物产丰富、经济规模庞大、门类齐全、工业生产的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日趋明显。近年来,两岸间的技术类别和水平,经济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两岸间的经贸合作已摆脱了原先那种垂直分工模式,而向水平分工模式发展。台资登陆由原先的传统产业以及中小企业的投资转向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化的IT产业所反映出的正是两岸经贸关系方式的转变。而大陆IT产业的崛起不但不会影响台湾在全球IT产业中的地位,反而有助于其向更高的形态转移。  
   
    4.大陆日渐成熟的市场对台湾IT产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就大陆IT产业的市场容量而言,一方面是巨大的、正在形成的市场,另一方面是自行设计和自行制造能力跟不上需要,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近年来,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同业厂商也纷纷来到中国大陆设厂,NEC、菲利普、摩托罗拉、三星、英特尔等国际知名电子公司到大陆投资对台湾企业构成巨大的压力。由于下单给台湾企业代工 (OEM)的跨国公司争相竞逐大陆市场,台湾IT产业如果不及时赴大陆设厂,迟早会被世界上其他同业公司取代。  
   
    5.IT产业全球性发展的技术特性也决定了大陆成为最佳的制造基地  
   
    IT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过生产据点从美国迁徙到日本,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又转到台湾的若干个阶段,现在所呈现的由台湾到大陆的趋势,线路已经十分明确。事实上,IT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从全球竞争观点来看,自然会寻求更具优势的地方作为发展地。中国大陆的IT产业内需市场庞大、工资低廉以及工程技术、研发人力资源丰富,因此赴中国大陆投资几乎是全球IT产业的必然选择,台湾的IT产业也不会例外。  
   
    “北移”长三角的动因  
   
    1.珠江三角洲发展IT产业的步履日益沉重  
   
    由于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开放最早的地区,因而其适合于IT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非常好,比如东莞的塑胶、纸张、螺丝钉等,配套非常完整。因此,90年代中后期,如今国内外著名的IT厂商,或多或少都在珠江三角洲留存了发展的足迹,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台资企业。  
   
    然而,珠江三角洲一带要真正成为中国IT制造中心,却存在一定的劣势。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期发展暗含着严峻的人才危机。珠江三角洲缺乏真正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核心技术和专业化人才。其次是众多机制、管理、观念上的问题阻碍了珠江三角洲IT产业的发展步伐。第三,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IT产业有相当的技术含量,而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环境显然较长江三角洲显得逊色,难以吸引足够的人才。来自台湾的调查显示,长江三角洲已被台商评为大陆投资环境最佳地区,而台商聚集最早、最多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东莞及深圳等地,却被列为投资环境最差、风险也较高的区域。整体投资环境被列为最佳的A级城市共有七处,而且全数集中在近几年成为新兴投资聚集地的长江三角洲,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执法规范。而早期台商最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则全都被列为C及D级。深圳、福州、东莞、汕头这些台商的重点投资地区,都在评选最差的D级当中。虽然这些城市的硬件环境十分发达,不过软配套和法律秩序却最不为台商所肯定。台湾IT产业之所以“北移”,主要是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长江三角洲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的高科技,最适合做世界IT业的生产制造中心。  
   
    2.长江三角洲为台湾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以上海、苏州等新兴制造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虽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 GDP却占全国的16%。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热点。长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电子工业和石化工业的主要基地,有着良好的嫁接平台,市场腹地辽阔的优势,无疑对外移的台湾IT产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江苏、浙江比广东更具有全面进入大陆市场的优势,因此,投资目的的改变,必然引起投资区域的调整,而这种变化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与此同时,长江三角洲的人文优势也成为一种引力。前后蜂拥长江三角洲的台商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这里获取高素质的人才相当容易,人才本地化在这一地区很容易得到高水准的推行。当地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江南一带的人素来心灵手巧,而IT企业特殊需要招收学习能力强、心细的工人。遍布长江三角洲的高素质人才和应届毕业生成为台企招收工程师的重要来源。  
   
    3.台商抢滩长江三角洲的战略意图在于抢占先机  
   
    苏南模式、浙江民营经济、浦东开发已经使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起动,以地利之便已经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台商完全可以凭借这一地利条件,内控大陆腹地,外连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向内销转型的台商希望能据长三角而内控腹地,将长江三角洲的产品以最短的距离运到各省,达到就近销售市场的目的;台湾IT制造业尤其是代工业云集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强大势能,能够就近消化这些企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需求。另外,上海雄心勃勃与香港争夺亚太转口贸易港口,正在迅速扩大的运输能力也为台商考虑的产品直运美国等地的构想提供了希望。对于IT企业的产品来说,从上海运到美国的直线距离较台湾更短。  
   
    长江三角洲与台湾的产业分工初步成型  
   
    在贸易与投资推动下,长江三角洲与台湾已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关系。台资到长江三角洲已有10多年历史,前一阶段这种分工主要体现在移至长江三角洲的下游产业同台湾中上游产业的垂直分工关系,亦即在此期间台湾移往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而其中上游产业活动仍在台湾岛内。但是近年来早期所形成的两者产业分工形态已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变,台商移往长江三角洲的主力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作为台湾经济新支柱的IT产业,两者产业分工领域逐渐由传统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分工方式亦由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一个分工合作的新格局正在迅速形成。  
   
    长江三角洲与台湾经济关系发展的这一态势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随着全球化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不断延伸,两者均已更大程度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两者关系既是这种格局下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两者产业分工关系已成为全球国际产业分工尤其是IT产业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IT产业入驻后的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2001年,苏州市GDP高达1760亿元,增幅达12.3%。这一成绩的取得与苏州成为全球的IT重镇,被称为“大陆新竹”可谓密不可分。  
   
    从1993年明基和14家配套厂商打造苏州“IT产业生态系统”的雏形开始,台湾其他一些IT业的大型名牌企业如生产扫描仪的全友、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华宇、生产显示器的高创、大同和诚洲以及生产不问断供电系统的公司等,都先后带领其协作厂家进入苏州。集群效应曾对台湾IT产业的发展产生惊人的推动力,而这种模式在苏州迅速得以复制。台湾IT企业在苏州的集聚速度、厂家的规模和技术层次都远远超过国内任何地方,且这种集群效应几乎以几何级数扩大。目前除了芯片之外,其他所有的IT零配件都能在苏州生产和配套。IT产业链整体配套向苏州转移已使苏州IT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潜力,使这个IT新城具备了与其他城市相竞争的实力。目前,在苏州投资IT产业的台湾企业达500多家。台湾前20家最大的电子上市、上柜公司中已有14家落户苏州,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生产配套齐全,研发、制造、销售同步发展的格局。众多IT厂商在苏州已建立一个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供给链。苏州的小屏幕液晶显示器、压力传感器、电脑摄像探头、水晶振子、鼠标等产品已占据世界市场30%的份额。  
   
    潜在隐忧  
   
    为了迎合台湾IT产业入驻的新形势,长江三角洲内各城市为吸引台资在当地落户,纷纷降低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出台优惠税收政策。  
   
    就土地出让价格而言,各城市均以成本价以下的价格进行招商。苏州的地价原来每亩是20万元左右,昆山是15万元左右,但近邻的吴江以及浙江的宁波和杭州则将地价直接压到了每亩5万元,而无锡甚至降到每亩2-3万元。有些地方,甚至提出免收土地转让费。以杭州市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为例:外商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自企业取得使用权之日起,5年内免交土地使用费;外商投资教育、医疗等非盈利公益事业项目,其建设用地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苏州目前已经将土地价格降低至每亩15万元,昆山降至10万元。地价的缺口部分只有靠地方财政补贴。此外,财政不但补贴土地价差,还补贴水电增容费。为了在招商中增加砝码,有些城市就对外商承诺:水电增容费免收,全部由地方财政补贴。  
   
    除了土地价格和水电增容费,税收政策也是争取外商的一项主要内容,最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面。根据国家规定,外资企业可享受基本税率15%及“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但长江三角洲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突破了国家的底线。如苏州新区的税收政策是,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减免期满后,先进技术企业再延长3年,按10%征收,企业出口产品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按10%的税率征收。昆山、宁波、杭州等地的税收政策也均低于国家设定的下限标准。  
   
    由此可见,目前台湾IT产业蜂拥进入长江三角洲的潜在隐忧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地方政府单一产业结构的风险。如果地方政府只为招商,而忽视营造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一旦国际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单一结构抵抗风险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脆弱。以吴江市为例,该市目前引进了一大批IT企业,如果该行业受到国际市场波及,那整个吴江也就没有任何支撑产业了。  
   
    其二,既然台商在享受够了珠江三角洲的优惠政策后可以迁移到长江三角洲,那台商也可以在享受尽了长三角的优惠政策后,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享受新的地方的新的优惠政策。而为招商付出巨大代价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其结果是台商利用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竞争,以及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成功地压低了土地价格和争取到了税收优惠。反观地方政府,由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来源主要是靠土地使用权出让费,几乎不可能依靠地方财政。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低于成本,便没有足够的经费搞基础设施建设。  
   
    长三角IT产业链将成长为最大产业基地
   
    IT产业是带动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而IT产业的核心是资本和技术,尤其是技术。目前在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而对劳动的依赖度在下降。IT产业之所以出现产业资源和资本的转移倾向是由IT产业发展规律决定的;过去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国际竞争和结构转换,传统产业已经开始从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而发达地区开始需要依靠资本和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台阶。这样,东南沿海地区就出现了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而技术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等院校集聚的地区,过去的一些产业也由分散式向技术和人才集聚的地方集中。因此,自90年代中期以来,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迁移和聚集现象,即从珠江三角洲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转移。  
   
    同时,在经济增长出现梯度转移以后,各种产业部门和资源主要围绕IT产业,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集中。过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借重其区位上的优势,而现在这种比较优势已经被人才优势所取代,IT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跨时空”的趋向,以人才、技术和资本为中心进行集聚。  
   
    从长远来看,作为经济高增长区的长江三角洲,虽然在IT人才上可能最终不会超过北京,但是它必将成为中国产业链中的最大IT产业基地,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孵化基地,将会全面超过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IT产业也不会衰败下去,只是在发展速度上会慢于长江三角洲。将来随着政治壁垒的逐渐被打破,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以及台湾会在经济上形成一体化,借助台湾和香港的IT产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还会是IT产业发展链中的重要一环。这样看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中国东部IT产业发展链上的三个亮点,这三者当中,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最核心的地带。北京地区利用人才优势,可能会成为IT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珠江三角洲在产业机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仍然会以IT的生产制造见长,但同时会增加研发和孵化的比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链较长,会成为集研发、生产和孵化基地为一身的核心发展地带。
   
    (世界经济研究)
   
 
   

台湾IT产业长三角发展态势

     
 

Tags: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培训,股权课程,股权培训课程,股权专家,股权激励培训,股权激励课程,股权架构设计,合伙人协议,股权分配方案,股权设计专家,股权律师,投资协议,股权激励方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搜索
股权激励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