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资讯网 > 营销策划 > 正文
产业偏离优势的测度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网络 12-23吴思斌CC刘细发
——以山西为例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实现雁阵发展的主要手段,由于山西的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因此使用shift-share扭转份额模型对山西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分析结论与全国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所得到的变量从结构性、竞争力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时间序列计量分析,得出三次产业中不同变量的偏离程度,可对产业结构调整下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shift-share;经济增长;计量分析;建议对策
文章编号:2095-5960(2015)02-0084-08;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和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已进入21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以及经济危机的阴云仍未消除的今天,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以技术革新为本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路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详细到产业层面就是一、二、三次产业在资源分配、产出效率和增长速度方面一定要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任何一个产业的过度超前和落后都会引起其他产业的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刘伟等(2002)由我国三次产业产出量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国民总产出增长率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当前制度性原因引发的第三行业扩张导致第一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下降。王焕英等(2010)采用pooldata模型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个体出发得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得当、资源配置效率高与经济增长成正向关系。但笔者认为产业结构使用产业增长率指标进行简单测算后再与经济增长作计量分析是欠妥当的,因为产业增长率本身属于内生变量,所以需要使用原始数据进行换算得到结构性和竞争性指标更能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这里使用shift-share法以全国为参照对象,计算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情况,并与该省GDP对数序列进行VAR和脉冲响应分析,以期得到有益的结论。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 欠发达地区面临双重时代任务: 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区域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需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一、二、三次产业一定要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某产业的过度超前和落后都会引起其他产业的连锁反应,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山西 119个县中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具典型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片面追求产业高度化发展,忽视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产业本身创新能力和转换能力不强,以及高消耗、高污染等产业粗放型发展状况较为严重。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因此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问题。[2]
二、山西产业结构现状
山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近年来一直强调科技在提升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在产业层面主要培育高新技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旅游、果业和畜牧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并且增势强劲,加之其高等教育资源雄厚为地方产业园区的建立运行和科技孵化器功能的顺利发挥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蓝皮书的数据,山西省排名位于全国第22位,西部前五位。山西2011年1—11月工业增加值为488296亿元,增长率为17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截至2012年11月,十一年间山西耕地复种指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提高3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支持上也取得了有效地发展,已经向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建康(2011)对当前山西特色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包括果业、蔬菜、中药材在内的特色种植业和特色畜牧业在产业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优化和外向型经济。[3]但也有大量研究表明山西农业经济仍然存在着供应不足的现象,如高莹娟(2011)通过调查总结当前制约山西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支持缺乏、金融信贷短缺和基础设施供应薄弱三个原因。[4]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号召,实现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私人金融为辅的农村金融供应体系,所获取的资金应从各个层面对农业发展的薄弱部位进行修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