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资讯网 > 社会时事 > 正文
高素质农夫如何“炼成”?看乡村振兴中的农夫力量
网络 01-04这里的农夫不一般。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农夫队伍,高素质农夫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水”。“昌平草莓”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能种出昌平草莓的农夫毕竟有何不一般,具备哪些高素质?日前,中国网记者走进北京市昌平区,近距离与高素质农夫对话,看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十八般“武艺”。
“门外汉”浸泡草莓育苗经
在北京市天润园草莓基地里,刘建飞天天都要查看草莓开花和挂果情况。
多年来,刘建飞团队针对草莓品种开展引种评价、繁育和绿色栽培研究,建成育苗基地70亩、育苗大棚44栋,每年可出种植苗100余万株。
从0到1,全靠年轻团队的一股“劲儿”。
回想三年前项目正式启动时,自认已做足理论储备的刘建飞,“连水都浇不明白”——农保和植保完全两个概念,项目真正落地,走进大棚才发现团队“并没有真正准备好。”
草莓平均年产量12.5万公斤——这个年轻团队,从90后到80后,最大年龄不超过40岁,拥有年轻人的天然优势:效率极高,磨合很快。大约一个草莓季后,事业便推向正轨。
“我们一开始就喜欢农业。”从前做过多年餐饮,未曾脱离农业。“我们做过蔬菜礼盒、草莓礼盒、哈密瓜礼盒,销售都不错。”这个擅长运营的团队,肯沉下心来钻研草莓育苗,源于“我们真喜欢草莓这个作物。”作为创始人之一,在刘建飞的认知里,草莓是唯一能与樱桃抗衡的果品。
红颜、章姬、白雪公主、圣诞红……三年浸泡在育苗大棚,刘建飞早已对几十个草莓品种如数家珍。这些年,他也发现,草莓品种逐步开始退化——比如红颜,因其口味甜中微酸,口感脆糯,深受消费者喜爱,“红颜有真有假,可这一株株草莓苗,长得一模一样,真假难辨。”刘建飞指着育苗大棚中的草莓苗,“即便在显微镜下,细胞壁可能都一致。”但最后,呈现出的果实却完全不一样。
“我们一直在研究,想要吃透育苗,种出高端品质的草莓。”而育苗的难点在于,基因退化,品种单一、抗丙性降低,苗子难以管理等,直接影响种植户的收成。
草莓好不好种,关键在选种、育苗。生长在燕山脚下的“昌平草莓”,其种子曾在河北尚义“进修”。刘建飞告诉记者,天润园草莓育苗工作主要在河北尚义,“红土梁镇有2000亩基地用来专门培育苗子”。由于当地全年最高气温不超过27摄氏度,昼夜温差较大,符合草莓苗繁育期的相宜温度,因此育出的种苗品质很高。今年的平均甜度能够达到14至16,比往年高出1度左右。
用来育苗的种子经过筛选,不断试验,淘汰一批,培育一批。“通过温室、基地,我们先去试验,把这条路走通之后,再把好苗子分享给大家。我们计划围绕市场主体情况,提高种苗的丰富性。”
草莓选种、育苗技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很大吗?记者不解。刘建飞团队坚定认为,如果技术不过关,苗子质量不高,直接影响草莓产量、果品质量。“我们追求从种子到果品的闭环发展,用心打造优质果品。”
关注产品本身,须从源头抓起。这样的理念,使得“并不专业”的团队一日比一日专业。“吃透”才是硬道理。“我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几乎都泡在棚里,全年无休。”
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刘建飞又信心满满。
城市“夫妻档”开辟乡村致富经
在“80后”夫妻瓮振松和杨洋看来,年轻人的出路不止城市这一条,回家种地也大有可为。
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肖村,占地100余亩的院落内,坐落着一个桃花源——草莓、西红柿、豆角、鸡、猪、羊等农产品应有尽有。两人的生活与事业都根植于此。
10年前,瓮振松与杨洋大学毕业后,都在城里工作,月入愈万。只因对乡村和泥土割舍不下的爱,他们回到乡里,承包了100亩地准备种菜,将全部积蓄投入到土地,开始创业。他们认准绿色农业,立志种下“健康菜”,“我们创业就是想推广健康生活理念。”
“种菜会越种越上瘾。”工科出身的瓮振松把全部热情投入到种菜技术钻研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