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股权分配_快乐水花

联系站长 | 我要发布

聚宝盆资讯网 > 社会时事 > 正文

﹃群众﹄是政治面貌吗

网络 12-15
聚宝盆资讯网收录“﹃群众﹄是政治面貌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群众﹄是政治面貌吗”吧。

    好像有很多年了,凡填表碰到“政治面貌”一栏,我一律以“无”字打发。这里所谓的“无”既意味着“无党派”,也是对“政治面貌”的一种否定。我没有政治面貌嘛,不填“无”你让我填啥?这种填法屡次奏效,似乎也无人追究,我就觉得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最近的一次填表却出了点意外。

    因为一个学术会议,我需要办一个护照。办护照先得填申请表,申请表中有“政治面貌”,我依然以“无”字应对,但工作人员一看到这里,立即正色道:此种填法不对,应该在这一栏中填“群众”。我说群众又不是政治面貌,岂能让它在这里出现?但工作人员并不理会我的解释。我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便只好抹那个倒霉的“无”,换成了一介“群众”。

    后来在北京市公安局的网站上查到了此表的填写方法,那里面特殊说明道:“‘政治面貌’可填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名称或群众。”这说明工作人员是照章办事,“无”之填法显然是无理取闹。又查最新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群众”一词有三个义项:①泛指人民大众;②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③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普通人。其中的第二种释义又为公安局的说法提供了依据。这也就是说,我们的表格中让你把“政治面貌”填成“群众”是有典可查的。

    然而,尽管词典中言之凿凿,我却依然颇为疑惑。从逻辑上看,“政治面貌”的栏目是让人标明党派身份的。既然是如此思路,便首先有“有党”与“无党”之别。根据中国国情,凡在党者、预备者,均可以“党员”填之,这自然没错。而无党无派者便应该顺着这一思路填写“无党派”,这样一来,边界上才清晰,逻辑上才成立。而突然冒出的“群众”却形迹可疑,因为“群众”显然并非什么党派,让它成为“政治面貌”,于情于理于逻辑,都说不大通。

    当然,我也知道,“群众”成为“政治面貌”由来已久,也是一个中国特色。所以,考察一下“群众”一词的前世今生,应该有益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手头有一本书,名为《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据此书讲,“群”与“众”的连用虽在《荀子》一书中便已出现,但在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并未流行。 “群众”的被激活是在上个世纪初,第一次收录“群众”一词的词典是《英华大辞典》(1912年),它被列为词条“mass(a massof people)”和“crowd”的对等词。稍有英文常识的人都知道,mass或crowd并非好词,但自从“群众”被共产党人(如毛泽东、李大钊等)频繁使用后,它也苦尽甘来。 曾几何时,“群众路线”成为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章修改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革命”等修饰语更是为“群众”镀上了金灿灿的颜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是当年的毛主席语录。 在毛泽东时代,“群众”简直是大红大紫。

    毛泽东时代结束后,“群众”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媒体上常说“不明真相的群众”,便是明证。从逻辑上看,“群众”不可能既是真正的英雄,却又总是不明真相,两者中必有一个是伪命题。但我又想到,此类问题若在逻辑上较真,常常会大晕其菜。在许多时候,中国国情总是大于逻辑。所以即使逻辑学家金岳霖再世,估计他也弄不清楚。

    以上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百年左右的时间,“群众”已成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用语。而把“群众”固定成“政治面貌”一栏中的内容,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体现。当然,话说回来,无论“群众”的地位如何变化,那些“群众”都不是让你填表用的,所以,“政治面貌”中的“群众”既不可能是“真正的英雄”,也不一定就“不明真相”。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而在不同时代赋予“群众”不同词性,恰恰说明意识形态话语的不可靠。它的可靠性或许正体现在“政治面貌”的真实处境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搜索
技能分享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