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盆资讯网 > 常见问题 > 正文
西湖区开启高校经济圈新征程股权激励方案
小金 06-03高校与城市共生共荣,高校的水平影响着城市的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充满挑战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的关键作用,加快发展高校经济,把高校在科研、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推动西湖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恰逢其时、前景广阔。
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高校经济新征程”专栏,西湖区高校资源优越,高校经济发展格局良好,通过大学科技园、特色小镇、大学城等合作模式,浙大科技园、云栖小镇、艺创小镇、西湖大学城等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立足西湖区高校经济发展现状,展望崭新的“1+3”高校经济集聚区发展阶段,探索西湖区高校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艺创小镇
云栖小镇
日前,西湖区召开加快“高校经济”发展动员大会,辖区46家高校(院所)代表参加。会上,发布了《西湖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西湖区分别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区校合作战略协议,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与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动员会的召开,标志着西湖区区校战略合作开启新的历史篇章,西湖区高校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发挥独一无二优势 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放眼浙江大地,论高校资源,西湖区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作为杭州最知名的老文教区,西湖区历来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地、各类人才荟萃的主阵地以及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目前,区内拥有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共计1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总量位居全市第一,高端人才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浙江大学
近年来,随着合作模式迭代升级,辖区区校经济发展经历了质的飞跃,区校合作亮点纷呈。浙大科技园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培育科技企业1800多家;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累计引进企业268家,实现财政总收入2.18亿元;与浙江大学合力打造的紫金众创小镇,已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依托高校资源,股权激励,西湖区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和产学研转化。2019年,全区共有专利申请量超1.6万个,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分别占67%和8%;专利授权量7732个,其中高校、科研院所分别占68.1%和2.3%;共孵化高校企业2349家,其中高校系规上工业企业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家,雏鹰计划企业68家,青蓝计划企业12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2020家,这些高端要素资源的高度集聚,为西湖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谋划独特“1+3”布局 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西湖区如何实现城市与大学同荣共兴?如何全面深化区校战略合作?会上发布的《实施意见》给出了答案。
西湖区将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生命健康等产业,全面整合双方优质资源,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全省领先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全力推动辖区科研、创新能力迈向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发达、合作氛围浓厚的高校经济生态,使高校经济真正成为西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紫金港科技城
总体布局上,西湖区将着力打造“1+3”高校经济集聚区,形成区校合作共同体、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1”,即“一带”:打造文一路科创大道,以文一路为中轴线,盘活周边老文教区校资校产,重塑西湖老文教区科创活力。
“3”,即“三片区”:打造三个“大学城+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的高校经济集聚板块或高校经济生态圈,分别是紫金港片区、之江片区、小和山片区,以片区内高校为技术策源地,以区内产业园区为产业化基地,以特色小镇创新为产业集聚地,每一个片区即形成一个从创新源头到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圈。
“发展高校经济是要实现高校与区域的共生共荣,通过挖掘其他高校的内在潜力,一方面为它们的发展注入内在活力,寻找新的科创方向,另一方面助推区域与高校的紧密融合。”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西湖区已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4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从科研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广泛合作,实现区校共建、共享、共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